新闻中心
电力领域创新成果“绿”意十足
“双百万”特高压绿色智慧工厂首次亮相,可灵活部署在工厂、园区、荒漠海岛等场景的储能产品成为看点,“零碳工厂”展示动画前的探秘观众络绎不绝……在日前举行的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上,电力领域创新成果“绿”意十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表示,新一轮能源革命加速演进,应当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构建清洁电力体系

电力是能源系统的核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与消费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电网规模及新能源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电力绿色发展》提到,当前我国多元绿色发电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电源结构由以煤电为主向多元化、绿色化转变,发展动力由传统煤电增长向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长转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9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超14亿千瓦。早在今年3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首次超过50%,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提升的同时,煤电清洁高效技术不断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投运机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采用机组参数升级改造、余热余压尾气等余能回收、宽负荷脱硝复合循环改造等,针对现役煤电机组开展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有效促进了煤电清洁低碳转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绿色转型的关键,首要目标是推动能源工艺与消纳全环节的形态转变,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含碳量的逐步下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前途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一是立足供给侧,逐步实现能源电力在供给环节上的降碳,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清洁发电占比,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发展,做到各类电源互补。同时,保障清洁电力发得出并且用得上,通过就近平衡的方式实现清洁电力的高水平利用。二是立足消费侧,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高效化与减量化等能效,增加新型电力系统对终端用能的降碳作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现代电力系统,以新能源发电为依托,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为支撑,深度融合了低碳能源与先进信息通信等技术,具有强大配置能力、灵活调节能力、友好接入能力和动态交换能力,推动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引领和带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当前,各地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云南,大理零碳能源基地协同调控示范区充分发挥澜沧江干流大型水电调节能力,建设“风光水储”联合智能调控平台,实现区域级多品类、多时间尺度电源出力精准预测;在天津,华电海晶、龙源渤化两座500千伏光伏升压站正式投入运行,将来自“盐光互补”光伏项目的清洁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在广东,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建成了国内最大单组容量的60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并实现国内首套高效率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分布式供能应用,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复杂,涉及新主体、新技术、新机制等多方面整体性变革。“重点是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兵告诉记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供给多元化、参与主体多,要探索“传统+新能源”协同发展的务实路径,在发挥煤电保供兜底作用的同时,深入发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大阵营,确保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是要解决好新能源安全稳定利用问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支撑。”余兵表示,电力行业要加快突破一批清洁、高效、低碳的发电关键技术,加大大容量风机、漂浮式风电、高效光伏、新型储能等攻关力度,加快氢能制储运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工业深度融合。
数字化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抓手。在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屹峰看来,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生产消费数字化的平台枢纽,要积极打造广泛连接、数字驱动、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电网,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
一方面,依托海量数据和超强算力,推动构建新能源供给的消纳体系,借助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融合助推重点行业领域用能结构转变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满足用户需求,解放用户潜能,更好推进绿色化所需的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应用,促进电碳耦合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深化电力市场建设
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电力市场建设的持续深化下,我国电力行业发用电计划已有序放开,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绿证实现核发全覆盖,全国层面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规则文件出台,辅助服务市场逐步完善。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杨珺介绍,目前我国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已初具雏形:交易品种涵盖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范围已覆盖省间、省内;经营主体扩大到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型主体;交易机构实现相对独立规范运作,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

“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是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借助市场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有机结合。”阮前途认为,经济高效既反映了新型电力系统配置的效能,需要完备的政策和体制机制来鼓励不同社会主体直接参与投入。同时,也反映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协同的社会效益。对此,要通过发挥政策与机制的效能,以“制”的建设推动电的供需从传统的平衡向协同转变,促进市场建设效益与系统运行效率的整体提升。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下一步要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规模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快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完善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系列政策,持续优化能源绿色转型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证制度,推动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有效衔接。(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纪文慧)
 
 
联系我们
座机:025-84511111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紫东路2号
      紫东创意园区D6栋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旭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旭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座机:025-84511111